
【原题呈现】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现代文阅读Ⅱ中杨长雄提到“穷不穷,赔不赔得起,讲的是一个情,人情之情,而现在我要说的是一个理,事理之理。我的意见是:一个佣人已打破了主人的东西,主人不应当要她赔。”有的读者认为花瓶的确是李嫂打破的,赔钱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;如果都能以“穷”为理由免于赔偿,那要规则做什么?
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对“规则和人情”怎样的思考?请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【审题指导】
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。
材料在李嫂打破花瓶是否需要赔偿的问题上出现了争议,一是从人情的角度看认为不用赔偿,一是从规则的角度看赔偿是理所当然。任务要求是写出材料引发了你对“规则和人情”怎样的思考。
“规则与人情”是二元思辨关系型话题,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应该呈现为转化和消解,最终达到平衡。规则与人情是社会运行的两大基本原则,它们相辅相成,相互促进。规则是社会的基本准则,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约束,可以保障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。而人情则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,是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,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,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。在现实生活中,规则与人情时常会发生冲突,但在特定情况下,也可以相互融合,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。
写作时,考生要结合自身认知与生活时代,从“规则”与“人情”两方面论证阐释。在现实生活中,规则与人情时常会发生冲突。正常情况下,我们首先应该以“规则”为准,此处可以阐述规则的重要性,比如规则可以帮助我们维持社会正常运转,维护公平与正义;但在特定情况下,规则与人情也可以相互融合,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,比如疫情期间,某医院为即将生产的孕妇开辟绿色通道,在稍稍变通规则的基础上融入人情,使事情得到更好的解决。
【参考立意】
1、规则至上,人情不能动摇规则。
2、规则中应该蕴含人情味。
3、不违规则,不失人情。
4、制度在前,人情在后。
【佳作展示】
规则与人情:天平两端的光与暖
杨长雄那句“穷不穷,赔不赔得起,讲的是一个情,人情之情,而现在我要说的是一个理,事理之理”,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在我们心中激起了关于规则与人情孰轻孰重的涟漪。面对佣人李嫂打破花瓶一事,一方坚持规则至上,认为责任即意味着赔偿,若以“穷”为借口便可免责,那规则将形同虚设;另一方则似乎更倾向于杨长雄的观点,认为考量当事人的实际承受能力,体现的是人情味。这看似对立的观点,实则触及了人类社会运行中一个恒久不变的难题:规则与人情,如何在冰冷的条文与温情的考量之间找到平衡?
无疑,规则是社会的骨架,是维系秩序的基石。没有规则,社会将陷入混乱与无序。正如反对者所言,如果每个人都可以“穷”为由逃避应承担的责任,那么法律、契约、道德规范都将失去其严肃性与约束力。规则的普遍性、客观性和强制性,确保了社会运行的公平与效率。它不因个人的悲欢离合、贫富差异而轻易动摇,为每个人提供了可预期的行为边界。从交通法规到劳动合同,从市场秩序到司法审判,规则的严格执行是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必要前提。在这个意义上,坚持李嫂应赔钱,是对规则底线的维护,是对责任意识的强调,无可厚非。
然而,若社会完全由冰冷的规则主宰,那将是一个缺乏温度、令人窒息的机械体。人情,则是社会这台精密机器中不可或缺的润滑剂与暖色。杨长雄所说的“情”,并非无原则的溺爱与纵容,而是基于对个体处境的理解与同情,是对人性弱点的体谅。李嫂打破花瓶,固然有疏忽之处,但若她家境确实困难,赔偿一个价值不菲的花瓶足以让她陷入更大的困境,甚至影响生计。此时,若能从“事理之理”出发,考量其“穷”的现实状况,酌情减免或分期赔偿,这并非对规则的践踏,而是对规则背后“人”的关怀。这种“情”,体现了社会的包容与善意,有助于修复人际关系,减少社会矛盾。它让我们看到,规则并非冰冷的条文,其最终目的应是服务于人,促进人的福祉。
那么,规则与人情,是否必然处于对立的两极,非此即彼?我认为并非如此。理想的社会治理,应当是在坚守规则底线的基础上,最大限度地融入人情考量,实现刚柔并济。关键在于如何界定“情”的边界,防止其演变为对规则的破坏。首先,对人情的考量必须建立在事实清楚、责任明确的基础上。不能因为“情”而完全否定责任,更不能让“情”成为逃避责任的挡箭牌。其次,“情”的考量应有据可依,比如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本身就包含了对特殊情况的弹性处理条款(如民法中的公平原则、过失相抵等),或者可以通过社会救助、保险等机制来分担个体的意外损失。再次,这种考量应公开透明,避免暗箱操作,防止人情成为少数人的特权。
回到杨长雄与李嫂的故事,或许最好的处理方式并非简单地“赔”或“不赔”,而是在确认李嫂责任的同时,了解其经济状况。若确实困难,可与雇主协商,看是否可以接受道歉、象征性赔偿,或提供其他形式的补偿(如帮忙做更多家务),甚至由雇主或社区基金给予适当补助。这既维护了规则所要求的“责任”,又体现了“人情”的温度,实现了双赢。
总而言之,规则与人情并非水火不容,而是社会天平上需要精心调校的两端。规则赋予社会秩序与公平,人情则赋予社会温度与活力。我们需要的是智慧,去理解规则背后的“理”,去体察人情中的“情”,在法律的框架内,以同理心去处理复杂的人事,让社会在有序运行的同时,闪耀着人性的光辉。这,或许才是对“情”与“理”最好的诠释。
作文指导:制度和人情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